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东海期货:双碳背景下动力煤何去何从

2022-12-08 18:47:26 1087

摘要:◎投资要点:2020 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电力行...

◎投资要点:

2020 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

电力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左右,煤电的角色将从工业粮食转向兜底保供。

双碳背景下,煤炭消费量将逐步下降,动力煤的多样化需求将得到分开考核,技术上将以清洁用煤为主。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然离不开煤炭,当前能源保供仍具有重要地位。

下游电厂加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电价市场化改革以及峰谷分时电价等举措都表明我国正在用市场化手段上下游联动逐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1.政策背景

2016年4月,由全球 178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定签署,长期目标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的26%。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第一的国家,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碳排放控制压力。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碳中和目标,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 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中国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

碳排放峰值,指一个经济体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碳排放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达到峰值,通常是碳排放增速持续降低直至负增长的过程。碳中和,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的消除量等于排放量,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左右。电力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进度,将会直接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进度,要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是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

2.以煤为主仍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调

2.1 煤电角色逐步转变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为富煤、少气、贫油,形成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11万亿千瓦时,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 万亿千瓦时,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火力发电原材料供给主要以燃煤为主,我国燃煤发电量基本占火力发电量的 90%以上,煤电依旧占据供电“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主体地位。

“双碳”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预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约为38%,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52%。煤电在我国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正在逐步转变,煤电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器作用将被打破,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将从主体供给逐步向辅助兜底转变。我国发电技术将以煤电的超低排放、灵活性改造等技术为主,并同时配备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逐步削弱传统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是新增煤电项目将受到严格限制。2021年以来,《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煤电在内的“两高”项目建设提出了实质性约束,对节能“双控”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从全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例变化可以看出,火电装机容量迅速下降,新能源投资迅速攀升。全球电力市场投资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逐年增加,国家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规模占比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是存量煤电项目将面临转型升级与落后产能的淘汰。国务院公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燃煤热风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以及建材行业煤炭减量,实施清洁电力和天然气替代。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充分挖掘供热潜力,推动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推动以工业余热、电厂余热、清洁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热(蒸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重达到20%左右。“⼗四五”时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

2.2 动力煤由燃煤转原料

动力煤的定位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燃料用途,不同用途的动力煤将逐步分开考核碳排放,减少煤燃料用途增加煤原料用途、给化工品留存原料用煤空间的政策导向已得到明确。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煤和燃料用煤是不同的,区分考核是用煤背景下的一种减碳路径。燃料用煤是指化石能源作为生产、生活的燃料或者动力,主要排放二氧化碳;原料用煤则转化为产品或下游产品的原料,其排放仅为燃料煤排放的20%,且做原料还可获得更高附加值。煤化工领域将煤制成塑料、化肥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消耗⼀部分煤炭作为燃料,也有⼀部分煤炭作为原料被带进了工业产品,绿色能源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功能,但却无法替代化石能源在生产各种化工品中的原料功能。新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充分考虑了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原料用煤产业发展,调动企业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企业用煤有了更大的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4%,从能源消费结构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但煤炭比重也增加了0.4个百分点。按照《2022年能源⼯作指导意见》,今年要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要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电量的⽐重达到12.2%左右。

2.3 “双碳”目标应科学有序推进

双碳目标下,煤炭消费量总体将逐步下降,但在短期内电力仍是我国最可靠的电力能源,去年煤炭经历了过山车价格及部分地区的运动式减碳后,国家高层多次做出指示为减排纠偏,明确科学有序的减碳路径。

2021月12⽉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作会议明确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转型是⼀个过程,不是⼀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 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能耗高、附加值低。国内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发达国家的2倍;传统产业减排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持经济的正常增长,要在GDP增长中转型难度确实比较高。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逐步脱钩,但仍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可见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离不开煤炭等化石能源。若盲目减碳丢了经济,则得不偿失,可以预见到我国煤炭消费将呈现先增后减,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源保供目前仍处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点可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上得到印证。总体来看,今年在国际能源局势动乱的大背景下,《意见》核心思想为在能源领域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主旨就是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包括供应能力和储备能力。

3.上下游联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用电需求还会持续稳健增长。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5万亿度,年均复合增速4.6%。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0万亿度,是现在用电总量的2倍多,接近于3倍。虽然火电比重会像煤炭一样呈缩减趋势,但煤电产能会与优质煤炭一样,因承担能源保障使命而持续存在较长时间。

随着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以及《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的印发,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首选电力行业,向2225家发电企业下达碳排放配额,碳成本逐步纳入煤电发电成本中,从而进一步推高煤电成本及煤电价格。碳价反映了燃烧化石燃料的环境成本,是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从欧洲碳市场发展经验看,市场建立初期,碳排放配额分配较为宽松,但随着市场逐步成熟,配额分配趋紧,留出缺口,以倒逼企业实现减排。

《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平价时代,2025年光伏和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3元/(kW·h)左右,风、光电角色将加速从当前的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型。碳排放市场提升煤电价格,而新能源进入平价时代,成本之间的此消彼长将推动煤电在总电量中占比的下降,也导致煤电价格对总体平均电价影响有所减小,传统煤电价格“定价之锚”的作用将会减弱。

我国正在持续推进电力交易市场化, 采取的“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有利于缓解“计划电+市场煤”的局面,减轻煤电企业因价格传导机制不通所造成的经营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境, 提升煤电企业现金流增强煤电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能力。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指导方式,大力推动拉大峰谷价差,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为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