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18:57:13 | 浏览:645
“十四五”开局之年过半,煤炭市场供需两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下称“通报”)显示,今年1到6月份,全国生产原煤19.5亿吨,同比增长6.4%。同期,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0.7%。
虽然生产和消费均同比增长,但是供给结构却在变化。
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日前发文称,今年上半年,全国通过在建煤矿投产、在产煤矿产能核增、煤矿智能化改造扩产、煤矿产能衰减接续项目达产等多种方式,合计新增优质先进产能1.4亿吨/年以上。下半年还将新增优质产能近1.1亿吨/年。
专家表示,“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上半年,煤炭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同时行业加速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上半年供应紧俏
通报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约5000万吨,同比下降26.0%。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下降8.3%;全国火电厂存煤约1.1亿吨,同比减少2100万吨,可用约18天。
“上半年全社会库存一直在减,说明供不应求。如果供求宽松,那结果就应该是库存积累了。”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对第一财经分析,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16.2%,客观上导致了用煤需求增加。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朱学义表示,社会需求增加不仅体现在煤炭能源生产增加,其他如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10.9%、电力生产同比增长13.7%,只有原油生产仅增加2.4%。
与此同时,煤炭供给缺乏弹性。
《刑法修正案(十一)》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应急管理部4号令也已经明确《煤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超能力生产及手续不全生产等均属重大事故隐患,已入刑法。张飞龙表示,该规定客观上降低了煤矿企业超产的意愿。
国际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下降19.7%。随着国际经济加快复苏,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煤炭需求量增大,国际供需关系同样日趋紧张。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影响,上半年煤炭价格一直高位运行。1到7月,中长期合同价格均值601元/吨,同比上涨62元/吨。6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819元/吨,同比上涨274元/吨;CCTD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2125元/吨,同比上涨890元/吨。
一边是持续增大的碳减排压力,一边是稳步增长的能源消费。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李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考虑能源供应、能源安全、资源禀赋、发展惯性等因素,我国的煤炭使用从高到低会有一个过程。”
朱学义认为,“双碳”目标下,煤炭产能逆势上扬需要辩证分析。一方面,煤炭能源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国民经济离不开煤炭生产;另一方面,“用”煤和“限”煤的关系要处理得当。今年上半年,煤炭生产增长较快,但煤炭消费占比却有所下降,因此它对实现“双碳”目标没有起负作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4%。到“十四五”末期,国内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煤炭年消费量将控制在42亿吨左右。
另一个煤炭行业的变化是,加速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2016年开始去煤炭产能,就是要去除煤炭过剩产能,也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劣质产能、高危产能等。煤炭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如果把握主攻方向,就能有效解决煤炭‘三高’问题。”朱学义告诉第一财经。
清洁能源占比提高
如果把煤炭消费的绝对值置换成所占比例,会得到一个欣喜的发现。
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司长胡汉舟日前撰文称,初步核算,上半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他列出了一组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下降0.2%;两年平均增长5.0%。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
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长9.8%,回落4.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增长11.8%,回落5.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供需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能源生产稳中有增,供应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消费增速回落,清洁能源占比有所提高。”胡汉舟总结。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表示,“基数小”是制约清洁能源发挥作用的最大瓶颈。“目前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大概是24%左右,但是它的发电量贡献只有9%,因为利用比较少。”
林伯强认为,只有尽量把光伏、风电做大,才有可能在满足能源增量的同时替代存量。不过,他也表示,清洁能源的间歇性考验电网的消纳能力,结合成本等因素考虑,装机速度增长不会太快。对于煤炭来说,被大量替代取决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时间。
煤炭路在何方
截至7月2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9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582.79万吨,累计成交额2.93亿元。据记者计算,平均碳价约为50元/吨。
朱学义认为,煤炭行业由于排碳量最大,为此受的影响最大。“这限制了煤炭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将一次性煤炭消费进行深加工,变成热力、煤气、焦炭、煤制油等。既减少了碳排放,又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转型,是许多国家煤炭发展的必经之路。李想告诉记者,随着风、光成本的持续下降,资源好的地区新增风电、光伏的平准化电力成本已经低于煤电和天然气发电。未来,投资煤电也就带来了资产搁浅的风险。
但李想也表示:“过去煤炭对我国的能源产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他以电力系统为例,考虑到我国电力市场化过程还需要较长时间,在我国未来逐步提高新能源占比的过程中,存量煤电的灵活性对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他认为,面对碳中和,煤炭行业将提高发电用煤占比,煤电未来的角色会从电量主体转变为提供电力和灵活性,以及维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化产业和煤炭行业的结合将是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7月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支持隧道掘进、煤炭采掘、石油开采等领域企业广泛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服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为了节约资源、物尽其用,无论是对煤炭资源还是其他资源,目的都是一样的。”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这两项指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管理。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
王卫权强调,节约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虽然煤炭消费总量、强度双控政策措施将更加严格,但是短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因此,从需求端着手,降低能耗尤为关键。
一、期现市场回顾1.俄乌局势恶化引发供应担忧铜价震荡上行图1:沪铜主力走势图三月份铜价震荡上行,受俄乌紧张局势影响,伦铜盘中刷新历史新高,月度涨幅5.15%或507.5美元,沪铜主力收于73320点,月涨幅3.28%或2330元。月初地缘政
【煤炭开采】6月煤炭进口承压,国内煤价有望延续向上动能——行业点评报告-202207151、国际能源局势持续紧张,我国6月煤炭进口承压2022年7月13日,统计局发布2022年6月份煤炭进口数据,6月份煤及褐煤进口1898.2万吨,当月同比
煤炭概念股震荡拉升,宝丰能源(600989)逼近涨停,杭州热电(605011)、凯瑞德(002072)、潞安环能(601699)、陕西煤业(601225)、郑州煤电(600121)等跟涨。
周三午盘,煤炭概念股盘中震荡走高,截至发稿,兖州煤业涨停,山西焦煤涨逾9%,平煤股份涨近7%,潞安环能、华阳股份、陕西煤业等跟涨。从资金流向上看,板块个股多数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入的态势,其中,山西焦煤、兖州煤业分别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31亿元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上旬全国煤炭价格稳中有涨。各煤种具体价格变化情况如下:无烟煤(洗中块,挥发份≤8%)价格1930元/吨,较上期上涨215.6元/吨,涨幅12.6%。普通混煤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近两个月来,受供需关系影响,国内煤价出现持续下跌。作为国内煤市风向标,CCI5500现货指数累计下跌了约15%至486元/吨,为最近四年首次跌破绿色区间(500元至570元)。 了解到,目前CCI550
备受市场关注的首单市场化机构运营的保租房REITs发售结果揭晓!根据华夏基金今天发布的最新公告,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场内简称:华润有巢,基金代码:508077)网下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0.47%,刷新公募REITs网下发售配售
下周,美联储恐令市场大失所望。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整个2023年把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打破市场对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并可能把美国经济推入衰退。周五,据媒体报道,针对44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后,在下周的
周五美股均出现小幅上涨,代表中概股指数的金龙中国指数跌近3%。市场本周还是主要以震荡调整为主。其中半导体和医药周涨幅居前,而中药指数这周涨超10%,之前文章提到过大会后两个比较明显的主线:举全国体制的国产替代领域和中药板块。周末消息面较为平
加拿大加新网8月4日报道:温哥华地产局(简称REBGV)正式公布了7月份的各项地产数据。不出所料,温哥华7月份的房屋销量持续下降,根据大温地产局的说法,温哥华的住房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周期”:购房者的需求逐渐趋于平静。大温地产局在月度